记叙文写作专题20讲汇总(上)

2022-06-16 1615阅读 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记叙文写作专题20讲汇总(上)

 

打造记叙文凤头、豹尾

写作指导

一、扮靓凤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扮靓凤头是吸引阅卷者眼球最有效的方法。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方式:

1.描写环境,烘托气氛。(1)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把人物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2)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即将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3)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在文章中,考生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或期待。如杨朔的《海市》一文中,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1)从标题入文。这种导入方法是记叙文开头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此法的前提是考生在作文之前已经拟定好恰当的、表现文章主题的标题。从标题进入文章,不仅可以与标题呼应,而且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情节。(2)从中心导入。从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思想导入,也是常见的一种导入作文的方式。先揭示中心事件,后展开情节叙述,环环紧扣,中心明确。

3.排比比喻,感染读者。

1)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收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文章开头用排比或写人或写景,不仅可以使得文章开头有气势,有文采,而且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如“他的品质是这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这样的美丽和宽广”,这个排比式开头让读者先对人物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考生可以在采用描写环境法开头时,结合此法进行描写。

2)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不仅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且可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用比喻开头时,考生要注意比喻要一以贯之,在后面的类似特征描写时,要注意呼应。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倒叙法。采用倒叙手法,把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疑问,就有了急于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

2)对比法。这种方法往往先写人们已经认定的东西,然后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承认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抓住“另一方面”大做文章,就会使人感到突兀的同时体会到主题的新颖别致。

3)行为反常法。文章一开始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可让人产生疑问。

 

二、打造豹尾

好的结尾关键是要起到引出、照应、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就是要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

1.卒章显志,明示中心。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首尾呼应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3.引用名言,强化主题。记叙文结尾,考生无论是发表议论还是抒发感情,适当引用名言或诗句,或能起到丰富内涵的作用,或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是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色彩。

4.抒情议论,升华主题。

1)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考生在结尾进行抒情不仅可以点明题旨,而且更为热烈、直接,更有主观性、个性和诗意。

2)议论在记叙文中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写作时,考生要注意总结文章的主要思想,到结尾时进行升华。

 

妙文展示

影响力

□邓兰婷

大街上,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为置办年货而忙碌着……

“咳、咳、咳……”走在街上的我被几声急促的咳喘声吸引住,这是谁?这声音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又似乎离我很近,这到底是谁?

循着咳声,我找到了他,一个蜷缩在黑暗角落里的乞丐。他,蓬乱的头发沾满了灰尘,浑浊的眼里没有一丝生气,满脸的皱纹,干裂的嘴唇,身上只穿了件薄薄的衬衣,打满了补丁,脏得已看不见原来颜色的裤子上有几个磨破的洞,一双布满裂痕的手早已冻得通红……他的憔悴落魄与这片灯红酒绿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大街上,人来人往,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打扮时髦的姑娘们挎着刚买的包包,蹬着锃亮的高跟鞋“咯噔、咯噔”走过去了,她们没有看到他;上街办年货的一家人,媳妇搀着婆婆,小孩子在前面开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走过去了,他们没有看到他;“哎,让一下,让一下!”小伙子费劲地蹬着三轮车,边蹬边吆喝着走过去了,他也没有看到他……唉,既然大家都没有看到他,我为什么还要待在这里纠结,我也装作没有看到得了。

在扔下一枚硬币后,我也径自走了,继续欣赏着这一片繁华。

“爸爸,你看,这位叔叔多可怜啊!”清脆的童声打破了这片繁华。我停住脚,只为寻那清脆的童声。一个小女孩牵着她爸爸的手站在乞丐面前盯着他看,乞丐抬起耷拉着的眼皮也看着小女孩,他黯淡的目光中竟然闪出一丝光芒。突然,小女孩挣开她爸爸的手向人群中跑去,不管她爸爸在后面怎么叫她,仍执意不肯停住脚步。她这是要去哪儿?她想干什么?我带着一连串的疑惑愣在那儿。几分钟后,小女孩回来了,手里拿着一袋面包和一杯热奶茶。她快步走到乞丐面前,将面包和奶茶递给他。“叔叔,快吃吧,天冷!”小脸跑得通红的她气喘吁吁地说着。“谢……谢……谢谢……”乞丐颤抖着双手接过奶茶,一滴眼泪落在小女孩的手上。

远处的我惊呆了,我的眼眶湿润了。面对小女孩,我是那么意外,那么局促,又是那么感动不已。

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行色匆匆,对周围的一切漠然置之,可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这个小女孩的善良驱散了乞丐的寒冷,也融化了我冷漠的心。

街上仍是一片繁华,而我的心却不再冷漠……

点评

文中众生的视而不见使“我”变得冷漠,而小女孩的善良融化了这冷漠。此处正反相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以环境描写开头,烘托出热闹的气氛,反衬出后面乞丐处境的凄凉以及人们的冷漠。文章结尾以环境描写对应开头,结构圆合,前后呼应;以抒情笔调抒发感情,点明主旨。

 

从结构入手突破记叙文写作

(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

谈起记叙文,不少老师和同学大概会长叹一声:记叙文不难写,可是难写好!的确,虽然现在选择记叙文写作的同学越来越多,但在阅卷过程中要看到一篇质量上乘的记叙文,仍然十分不易。

一、开头结尾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

万事开头难!对同学们来说,构思文章的开头有可能占去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所用时间着实过多,而开头可能写到的字数,一般也不超過100字。就是这样煞费苦心的开头,还有可能平淡无味。根据我多年阅卷的经验,从老师第一眼看到你的试卷的瞬间,它的分值就已经有了一个等级,所以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结尾同样如此,它不仅仅是故事的完结,还是整篇文章思想的升华。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个心得同样适用于考场记叙文。

(一)一个怎样的开头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彩?

1.简洁清晰的人物介绍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点评:短短一段开头,圣地亚哥干净利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文中还点明了他生命中的三个时间段。

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点评:一双“忧郁气色的眼睛”一下子就让我们进入陈忠实生命中的那个重要时刻——申请休学,我们不禁想知道他到底休学了没有?这和“晶莹的泪珠”有什么关系?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

点评:简洁干脆,小说的主要人物被推到读者面前。

2.适合故事情节的环境描写

茹志鹃的《百合花》:1946年的中秋。

点评: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独句成段很棒!

鲁迅的《祝福》: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点评:这段环境描写揭示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环境,祥林嫂在这样的氛围中出场,不禁让人为之担忧。

夏衍的《包身工》: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点评:“旧历四月中旬”的“上午四点过一刻”,很显然时间尚早,而“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蠕动”这些陌生化的表述很显然已经促使读者产生了阅读兴趣。

3.倒叙的开头是不错的选择

王愿坚的《党费》: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点评:1934年的秋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作者在多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这样倒叙的开头是我一直极力向我的学生推荐的,极易上手。

不知道有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些容易上手又好用的开头几乎都来自我们的课本。当然课本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好开头,但这需要大量的阅读;而课本上的文章是老师讲解过的,借鉴起来更加顺手。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一定要利用好课本知识,高考结束后你会发现具体的高考题目我们不曾见过,但又似曾相识,这种相识感就是源于课本。

(二)有张有弛的结尾才能耐人寻味

1.顺其自然式结尾

孙犁的《荷花淀》: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点评:水生嫂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战地训练,已经迅速成长为保卫荷花淀的坚强后盾,这是作者期待的结果,也是读者心里认同的结果。

卡夫卡的《变形记》:不久他就卡在门里,靠自己再也动弹不得了,只见另一边的小腿颤抖着空悬在那里,另一侧的腿被压得疼痛不堪——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

点评:卡夫卡的文章有些艰涩,不过此处的结尾顺理成章,“理”该如此,“情”该如此。

2.卒章显志式结尾

王愿坚的《党费》: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

点评:连用两个反问句,作者此时的情感表述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一筐咸菜所代表的共产党员爱党的心、献身的精神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它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让人心头为之一颤。

夏衍的《包身工》: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点评: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痛恨和对这一制度的强烈谴责。同时,向肆无忌惮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地主阶级及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属于卒章显志式结尾。

 

二、主体情节犹如流水账,不能启迪人

流水账问题主要是指文章没有记叙重点、平均用力、没有取舍,导致有波澜但无惊喜,这一点正好和袁枚《随园诗话》中“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观点相悖。为了比较清晰明确地阐述这个问题,我选取了最近写的一个作文题目进行解读,在分析如何建构主体部分的同时,也对开头和结尾进行了点评。

 

 

 

【作文题目】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成长路上,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难忘。

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名称(如果出现用“复兴中学”代替)、真实姓名;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点评】

沿着记忆的小径

夜里十点一刻,我反复翻看着爸爸轻轻放在床头的那张照片,难以入眠。

点评:这是模仿《党费》的开头,时间倒流,回忆拉开。

 

文章主体部分:

照片是爸爸前段时间去老家拍的。老家的院子是我熟悉的,那个院子应该有些年头了,正房主要用石头垒起来,没用红砖,而现在的房屋大多数已经改用红砖和空心砖的组合。正房三间,左侧是做饭的厨房和放杂物的棚屋。很显然,这个曾经热闹有活力的老宅,自从五年前爷爷随着我们去城里生活后就变得颓圮起来;院子里也被荒草占了,不过仔细看去,棚屋的房顶上似乎还有一架破旧的玩具飞机。

点评:既然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内容就有必要让读者比较清楚地知道。这一段对老屋的描写就很不错,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回那个属于祖孙三代的空间。不管是什么文体,“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都适用,本文的开头采用倒叙,揭示了文中最重要的一个物件——照片后,理应沿着开始的路线有所“承”接,不过凸显文章寓意的还需要后面的“转”。“转”就是让故事由平淡慢慢地转向深入,深入了才有被赏识的可能。

大概是我八岁时的暑假,每天早晨我不是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就是到处研究其他动物。记得那天,刚刚从集市上回来的爷爷还没到家门口就大喊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跑到院门口,一架期待已久的飞机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了我面前。我如同得到了一件宝贝,拿着它上蹿下跳,左扔扔右扔扔,满足地看着高高飞起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绕过树梢,穿过阳光,直到落入高高的屋檐后,不知去向。

我吵着要爬梯子去屋顶寻找它,但被爷爷拦下了。也不记得过了多久,可能真实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却觉得等了一个夏天。当爷爷从木梯子上下来时,我已迫不及待地奔向爷爷,欢呼雀跃着。那时的我看到爷爷一边用右手扶着腰,一边一脸慈祥地看着我。最后一次玩它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因为它破了,所以才被扔在屋顶上;也有可能扔它上屋顶的还是我。只是过了很久,如果不是奶奶说漏了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爷爷爬梯子时闪了腰,养了半个多月才好。

点评:

这是文章的第一次 “转”。玩具飞机是当年还健康的爷爷买给“我”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穿插了爷爷闪腰这一情节。在心爱的孙子面前,爷爷用他无私的爱给“我”搭建了一个柔软的游乐场,让人读后不觉产生共情。

棚屋的墙边,还斜靠着一辆拆去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那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幼儿园中班时,我知道好朋友有了一辆自行车,于是我也向爸爸提出了想要自行车的愿望。第二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我便在院子里发现了这辆还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我迫不及待地跨上了它,然而还没等车子飞快地“跑”起来,我就已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脸上火辣辣地疼,右胳膊肘也被地面上的小石块硌破了。原来因为我用力过猛,虽然后面有辅助轮,但是前面的力得不到控制,摔倒是必然的。爸爸闻声赶来,把我抱在他的怀里,仔细检查我的胳膊和脸,在确认没有大问题后才开始教我怎样上车,怎样眼睛向前看保持平衡。就这样,我从只会骑有辅助轮的车到能够完全独立骑行,这一路都留下了爸爸陪骑的身影。

点评:这是本文的第二次“转”。承接爷爷的爱的是爸爸的爱。文章比较仔细传神地描写了我和爸爸一起学会骑自行車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平淡,但是真情实感溢于言表。

不知不觉,时钟已经指向十点半了,如今爷爷早已无法像当年那样爬上梯子为我取下飞机,爸爸也无法轻松地背起我在田间奔跑。生活的痕迹好像愈来愈淡,可是爸爸拍下的这张照片,让我可以沿着记忆的小径一路走进这熟悉的小院,品味过去的种种经历和感动。

点评:显然,结尾属于卒章显志式。

总评:有了好的开头和结尾,在安排中间主体部分时,可以参考这样的指标让文章有框架——如果是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方面至少有两次“转”,这样可以使得文章不至于太单薄;如果有两三个故事片段,这些故事内容在结构上应该具备相承性,这样就使得结构安排显得更有章法和严谨。

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莫林说过:“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同学们,写考场记叙文同样如此,要想方设法把我们潜在的读者吸引到我们所设定的故事里,注意故事内容既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需求,也要符合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记叙文的并列式结构

 

一、并列式结构的记叙文

所谓并列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考场——易于结构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特殊读者——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这类记叙文每篇文章不仅由几件事或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个板块,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且有这样那样的明显的标志,使得原本自然、原始、界线模糊的几个板块,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考场作文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更易被阅卷老师接受和青睐。

“标志”的不同可将有标志并列结构记叙文再分成三种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文字小标题标志

这类记叙文在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前都有一个文字小标题作标志,使得文章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

爱是什么

也许,当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中走出的那一天起,爱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长,死亡、与爱都如影相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会见有不同的理解。

公园里

草地上,一个小宝宝正在学走路。他蹒跚地向不远处正伸开双臂的妈妈走去。一不小心。宝宝跌倒了,妈妈飞快地跑过去,将宝宝紧紧地抱在怀中,轻轻地揉着他的痛处。轻轻地安慰着他。不久,宝宝用挂着泪珠的小脸冲着妈妈乐了。妈妈将他抱得更紧了……

也许,在妈妈看来,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全心的奉献。

捐款处

洪水来势迅猛。前方的人民抗洪抢险,后方的人们用捐款捐物来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来到捐款处,谁知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有衣着鲜艳的青年,也有衣着朴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岗职工。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望,走到一起。只愿我们的心意能够快快送到远方受灾的亲人手里。

也许,捐款的人们认为,爱是一种及时,无私的援助。

深夜里

灯下,妻子正不停地织着毛衣。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她已经连续几天几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赶在丈夫走之前为他织好御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让她不要织了,旧的还能穿。可妻子却依旧坚持,她要把无尽的关怀和浓浓的思念织进衣服里,伴他远行,盼他早归。

也许,妻子觉得,爱是一种不尽的关怀和无悔的付出。

爱,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个人会对它有一千种不同的解释。但,我们没有必要为它下一个固定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心灵对爱的体会也不是相同的。

 

2.空格标志

片断与片断之间有内在的、相似的、大致同一的结构形式,又以“空格”将各片断自然分开,形成相对清晰的块状结构层次。从标志的角度讲,显得含蓄,有分寸感,度拿捏得好。适合更多不同个性和年龄特点的人的欣赏口味。

•十八•二十八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

“还有你的作文,”老师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让你写爸爸、妈妈,你怎么写的?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本来就是嘛,妈妈陪我读书,爸爸背我上学,不是书童、车夫,是什么?”我不服,和老师顶嘴。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太过份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他有没有抄你的?你有没有受影响?”说到作弊,父母如临大敌,紧张地问。“那倒没有。只是这样对努力学习的同学太不公平了。我要去举报。”“别傻了,没影响到你不就行了。举报,万一人家报复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作弊的,你举报得过来吗?”听听父母的话,有道理,于是打消了举报的念头。

 回到房间,我想起刚刚被老师读过的作文,写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与我遇到的相差甚远。文中用了很华丽的辞藻,而我拥有的友情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又很温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违心。”我苦笑着对自己说。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女伴向我展示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和你很配,你穿上它年轻了十岁.”我赞不绝口,其实那件衣服很难看,但我在‘赞美’的时候,竟没有任何感觉。全然没有第一次说违心话时的慌张.老板刚刚批评了我,说我工作的方法不对,并告诉我另一种工作方法。于是我很听话地按老板介绍的方法去工作,尽管方法更不对。但管他那么多,这是老板交待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再说了,和老板顶嘴没好下场.多年的经历,已经让我有经验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这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打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这种并列结构的记叙文的标志形式是最美的记叙文结构形文。

 

3.过渡句标志

过渡句或领起句的标志有一石三鸟的作用:既在文章内容上有过渡作用或领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结构上有标明层次、美观形式的作用,还有统一主题、增加文学意蕴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娱人耳目,悦人身心的美妙的艺术效果。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啊!”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二、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使用并列式结构。

记叙文结构要“言之有序”

所谓“结构”,就是要“言之有序”,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恰当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也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反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元人乔梦符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文章的结构总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内容一变,结构即变。所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记叙文的结构绚丽多姿,形式各异。一般而言,记叙文的结构包括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记叙的线索、顺序等。考生在动笔之前要先构思,写一个简短明了的结构提纲:确定主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如何过渡和照应,怎样安排详略。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须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在叙述事件时,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顺序及空间的位置变化来安排结构。

如何让记叙文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线索明晰,结构严谨

线索是贯串文章始终的脉络。考生要运用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如同把一个一个珍珠串联在一起的那条线一样,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常见的记叙线索多种多样,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中心事件、某一实物、某一问题等。它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时,都可见的相同词、句子或是情景等。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贯串始终。

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有主线和副线的区别,也有明线和暗线之分。看似毫无关系,却处处相关联,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抒发感情、突出主旨的切入点。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巧妙地设置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就会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二、曲折跌宕,尺水兴波

生活有曲折,记叙文在反映生活时也应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相反,写作时平铺直叙,“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诗的艺术》)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

生活不是文艺作品,不可能情节迭起,但写作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浓缩生活,在平时观察积累的某些特殊情节中寻找内在的联系,曲线跌宕、情节巧借妙合。

比如学生放学回家,从学校到家是两点一线,一般我们都能顺利到家。要产生故事情节,就必须在这条直线上设置跌宕,比如说你路上被偷了钱包,比如说你在路上见义勇为,这两件事中间没有关联,无法构成情节,我们不妨假设:你救的这个人是小偷的母亲,你的钱包失而复得,这样就有了戏剧效果。而这就需要考生去设计、去铺垫,让别人相信情节的真实。这样从校到家的直线就变成了波澜起伏的曲线。

三、铺陈误会,峰回路转

我们可以在记叙一件事情时,有意安排一些情节,使文章出现数次曲折,出乎读者的意料,最后峰回路转,给读者一个意外和诸多回味,或通过铺陈,或制造误会,使情节不断变化,充分刻画人物性格,不断升华文章主旨。

如在写紧张之事到来之前,先渲染“紧张”的气氛,然后用平缓的笔法加以衬托,从而突出重点,烘托紧张气氛;或者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为给事件的发展创造或增强某种气氛,可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也可对有关之事进行追溯和回忆,但这种穿插要注意主次分明,使行文有变化、有节奏;还可以在扣住文章中心来写的同时,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安排,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中心。

如一篇习作中写了这样的情节: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胸狭窄,唯恐别人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用“我把提纲放在家里”“我家可远着呢”来搪塞,后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给“我”。作者在高潮来临前故意放慢速度,不惜笔墨地进行铺陈延迟,尽情蓄势,造成情节的跌宕,文末高潮处形成江河陡转之势,揭示事情真相。这样就使文章情节完整而曲折,跌宕起伏。

 

四、对比映衬,制造反差

记叙文写作时,不妨设置一个对立面来对比映衬。如“我”在放学路上碰到了一件他人需要救助的事,可是自己没有挺身而出,这时,另一位同学却毫不犹豫地出力相助,这位同学的行为引起了自己的反思和内疚。当然“对立面”还可以是同一人物前后行为的反差或者不同人物间的反差。这对于所要表现的主旨也能起到更突出的表现作用。

再如《人,又少了一个》取材人生,凝练厚重。作者选择女子在三年前后巨大变化的两幅画面,写了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子的人格激变。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迫使她含羞忍辱,应付生计,以致她逐渐扭曲心态,乃至泯灭人格自尊。作者以“人,又少了一个”为题,正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文中仅以三年的时间差,她因丈夫坐牢,独自担负四個孩子的生活重担,又因为人生的穷困而外出乞食,终于变得麻木,仅隔三年,就判若两人。

五、紧扣主旨,详略得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叙事的文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感情地进行描述——细节部分要写细致,感人的部分要写具体,事情的发展、变化要写详细。

下一步怎么走

卞颖达

棋局在一棵苍老的梧桐树下摆开了。密密的线条将棋盘划割成一块块小格子,纵横交织,仿佛一道道十字路的汇聚。他拈起了棋子,眉头紧锁——下一步该怎么走?

风静了,梧桐停止舞蹈,围观的闲人也屏住了呼吸。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昨晚妻子的眼泪湿透了枕边:“别人都给局长送礼,你怎么就是不动呢?过两天局里裁人,肯定有你!这日子怎么过下去……”他的手心沁出了汗液,湿湿地沾在手里的棋子上。

“快走啊!走车!去吃他的炮!”一围观者咋呼起来。

他回过神,放下手里的棋子,去寻找围观者嚷嚷的車。局长的眼里分明有一种等不急的焦虑和不满,同行的神情里也有说不清的怪异,妻子的埋怨又在耳边响起……

梧桐呼呼地舞起来,仿佛风又来了,那摇曳的阴影在棋盘内晃动着,哗哗的声响像是要掀起惊涛骇浪。

他神情变得恍惚,举棋不定……

“别听他的!走马,去赶他的车!”又有人摇摇他的胳膊肘。他瞅着棋盘,不知所措……

“呀!那里有埋伏哩!呦!幸好还没落棋子!”有人瞪大双眼惊喜地冲他叫嚷,仿佛发现新大陆的功臣。

“哦!”他顿了一下,也发现了自己差点致自己于死地,额头冒出了汗珠。下一步怎么走?

风似乎愈吹愈大,阴影摇曳得更加肆意。围观者们热闹地嚷开了……陷入僵局了吗?

送礼,自己做人的原则便丢了;不送礼,自己的饭碗就没了。二者孰轻孰重?哪一样才是明智之举呢?

困惑如棋盘的线条错综交杂,理不出一个顺当的头绪。周围的喧哗声更大了,他的头胀痛得厉害。只有对弈的老者,微笑地、胜券在握般地望着他,眼里闪烁着鼓励的光芒。

“快走!再不走就没时间了!”“快作出选择呀!”性急的围观者跺着脚,是啊,再不走就陷住走不动了……可怎么走……他的头脑被围观的人们嚷糊了,棋盘也变得模糊。

“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老者捋须而笑,意味深长地道。

他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了!他冷静下来,仿佛听不见围观者的嘈杂,重又拈起了“卒”——他的初选者。不送礼!凭心灵的选择给出最佳答案!

围观者哈哈而笑:“真笨!走卒!”摇首大步而去!唯老者颔首而笑。

于是,风停了,树静了,阴影从棋盘内悄悄移走了。走卒又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只前进不后退,管它胜与败!

下一步怎么走?他知道了,别人给不出答案,唯自己能交出让自己无悔的、美丽的答卷!他与老者相视而笑。

造记叙文凤头、豹尾

写作指导

一、扮靓凤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扮靓凤头是吸引阅卷者眼球最有效的方法。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方式:

1.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1)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把人物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

2)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即将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

3)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在文章中,考生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或期待。如杨朔的《海市》一文中,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1)从标题入文。这种导入方法是记叙文开头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此法的前提是考生在作文之前已经拟定好恰当的、表现文章主题的标题。从标题进入文章,不仅可以与标题呼应,而且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情节。

2)从中心导入。从文章的中心事件、中心思想导入,也是常见的一种导入作文的方式。先揭示中心事件,后展开情节叙述,环环紧扣,中心明确。

3.排比比喻,感染读者。

1)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收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文章开头用排比或写人或写景,不仅可以使得文章开头有气势,有文采,而且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如“他的品质是这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这样的美丽和宽广”,这个排比式开头让读者先对人物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考生可以在采用描写环境法开头时,结合此法进行描写。

2)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不仅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且可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用比喻开头时,考生要注意比喻要一以贯之,在后面的类似特征描写时,要注意呼应。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倒叙法。采用倒叙手法,把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疑问,就有了急于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

2)对比法。这种方法往往先写人们已经认定的东西,然后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承认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抓住“另一方面”大做文章,就会使人感到突兀的同时体会到主题的新颖别致。

3)行为反常法。文章一开始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可让人产生疑问。

二、打造豹尾

好的结尾关键是要起到引出、照应、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就是要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

1.卒章显志,明示中心。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首尾呼应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3.引用名言,强化主题。记叙文结尾,考生无论是发表议论还是抒发感情,适当引用名言或诗句,或能起到丰富内涵的作用,或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是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色彩。

4.抒情议论,升华主题。

1)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考生在结尾进行抒情不仅可以点明题旨,而且更为热烈、直接,更有主观性、个性和诗意。

2)议论在记叙文中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写作时,考生要注意总结文章的主要思想,到结尾时进行升华。

妙文展示

 

影响力

 

□邓兰婷

 

大街上,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为置办年货而忙碌着……

 

“咳、咳、咳……”走在街上的我被几声急促的咳喘声吸引住,这是谁?这声音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又似乎离我很近,这到底是谁?

 

循着咳声,我找到了他,一个蜷缩在黑暗角落里的乞丐。他,蓬乱的头发沾满了灰尘,浑浊的眼里没有一丝生气,满脸的皱纹,干裂的嘴唇,身上只穿了件薄薄的衬衣,打满了补丁,脏得已看不见原来颜色的裤子上有几个磨破的洞,一双布满裂痕的手早已冻得通红……他的憔悴落魄与这片灯红酒绿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大街上,人来人往,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打扮时髦的姑娘们挎着刚买的包包,蹬着锃亮的高跟鞋“咯噔、咯噔”走过去了,她们没有看到他;上街办年货的一家人,媳妇搀着婆婆,小孩子在前面开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走过去了,他们没有看到他;“哎,让一下,让一下!”小伙子费劲地蹬着三轮车,边蹬边吆喝着走过去了,他也没有看到他……唉,既然大家都没有看到他,我为什么还要待在这里纠结,我也装作没有看到得了。

 

在扔下一枚硬币后,我也径自走了,继续欣赏着这一片繁华。

 

“爸爸,你看,这位叔叔多可怜啊!”清脆的童声打破了这片繁华。我停住脚,只为寻那清脆的童声。一个小女孩牵着她爸爸的手站在乞丐面前盯着他看,乞丐抬起耷拉着的眼皮也看着小女孩,他黯淡的目光中竟然闪出一丝光芒。突然,小女孩挣开她爸爸的手向人群中跑去,不管她爸爸在后面怎么叫她,仍执意不肯停住脚步。她这是要去哪儿?她想干什么?我带着一连串的疑惑愣在那儿。几分钟后,小女孩回来了,手里拿着一袋面包和一杯热奶茶。她快步走到乞丐面前,将面包和奶茶递给他。“叔叔,快吃吧,天冷!”小脸跑得通红的她气喘吁吁地说着。“谢……谢……谢谢……”乞丐颤抖着双手接过奶茶,一滴眼泪落在小女孩的手上。

 

远处的我惊呆了,我的眼眶湿润了。面对小女孩,我是那么意外,那么局促,又是那么感动不已。

 

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行色匆匆,对周围的一切漠然置之,可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这个小女孩的善良驱散了乞丐的寒冷,也融化了我冷漠的心。

 

街上仍是一片繁华,而我的心却不再冷漠……

 

 

 

点评

 

文中众生的视而不见使“我”变得冷漠,而小女孩的善良融化了这冷漠。此处正反相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以环境描写开头,烘托出热闹的气氛,反衬出后面乞丐处境的凄凉以及人们的冷漠。文章结尾以环境描写对应开头,结构圆合,前后呼应;以抒情笔调抒发感情,点明主旨。

 

 

 

任务驱动型记叙文十段成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的:

   明确优秀记叙文的四有特征:有情节,有人物,有感情,有细节法。

   学习记叙文十段结构成文的妙招

训练方法:利用范文做靶子 ,快速掌握记叙文的高阶写作模式

教学过程:

一、考试案例:高一第一次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1月以来,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我国在抗疫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无论是白衣天使还是快递小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是抗疫前线的勇敢顽强,遏制疫情,还是居家宅守的后方支持,听从指挥,近两年来我们无时不在为抗议的故事感动着,请以“疫情下的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从记叙文评分要点中得出感悟。

评分要点详见课件。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记叙文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评分要点可以悟出好的记叙文必须做到四有:有情节,有人物,有感情,有细节。

二、任务驱动型记叙文写作指导

1.写好记叙文的小妙招

一、题目明确方向

二、讲好生动故事

三、得出感悟启发

四、十段结构成文

2.记叙文十段结构成文口诀

题目要有关键字。

开篇点题要有我。

二三背景和起因。

四六故事前半段。

七段插叙要相关。

八九后半要照应。

十段升华点主题。

3.记叙文十段结构具体操作法

1段:结合材料,开篇点题,出现关键词,有“我”字,看出是记叙文。

23段:写出故事背景和起因,结合环境描写,交待事件起因,尽量不要拓展,点到即可

46自然段:详写故事经过前半部分,记叙仅仅起到连接作用,尽量运用描写手法拓展。照应主题语句。

7段:加入插叙。所插事件必须和本故事有相关性。

89段:续写故事经过后半部分,过渡到事件经过的后半部分,运用细描选择一个动作点描写。结合前文环描,出现对前文环境描照应语句。要出现一次照应主题语句。

10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评事件引出道理,抒发情感,深化主题,提高主旨层次。照应题目。

 

三、实践操作,一起来练笔

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人们改变自己往往是想拯救那早已厌倦的心灵,这是否意味着人们生活安逸时不愿意挑战自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审题(定题目+主题明确写作方向)

定题目:扣材料,用材料中的关键词

1)挑战自我

2)改变自己

3)拯救厌倦的心灵

编故事,讲好生动故事

故事概要:

           1)故事的起因

           2)故事的经过

           3)故事的结果

           4)感悟~

2.例文引路,剖析例文,落实十段成文法

改变自己(题目要有关键字)

  ①想到妈妈要强行“改变”我,我的心,就像那窗外透过树叶落在地上的雨滴,碎成一片片。(开篇点题要有我)

  ②眼见着亲戚家的孩子都上了重点高中,我只以低分上了个普通学校,妈妈是“穿皮袄打赤脚——凉了半截”。从此,她是饭桌上唠叨,接我回家的路上也唠叨,“你要好好学习,不然,赶明大学都考不上。看你表姐和你姨姐,人家读四星学校,赶明稳妥有好大学上......”。“行了,烦死人了,她们好,你认她们做女儿去!”起初,我不吭声,听她唠叨多了,我就会拿出这个杀手锏,但这招只管用一时。终于,妈妈找到破招术。(二三背景和起因)

  ③晚饭时,妈妈又在桌上开始了她的老生常谈,我气不打一处,把筷子用力搁在面条碗上,“要变你自己变去,烦不烦!”。“你不听,你不变,还是以前那个学习态度,就只能等着被淘汰!”妈妈气急败坏地说。“淘汰就淘汰。”我提高嗓门,“要变,你自己变去!” “你,你.......你,你真是个.......”妈妈气得浑身发抖,额上青筋凸起,她尖着嗓门冲我吼道:“以后别再让我给你买好吃的,别再想着我给你买新衣服,给我滚!”(二三背景和起因)

④“滚就滚。”妈妈的言语刺伤了我,我转头回到房间,把房门锁了起来。“烦死了!整天啰里啰嗦,拿我跟别人比。嫌我不好,嫌我不好,你别生我呀!” 我一边嘀咕着,一边躺倒床上,蒙头大睡。我嘀咕的声音很大,我想让门外的妈妈听到,我想让她知道,我也很生气,我也对她不满,我要改变她!

⑤“开门,要死了你,反了你!”妈妈边使劲砸门,边吼道。“你个畜生,就跟你爹一个德性!”妈妈又拿我那跟她离婚了的爹损我,“我命咋这么苦,遇到你这两个没良心的父女!”她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

⑥我用被捂住了耳朵,不知过了多久,躺在床上的我蓦然睁开眼,看到窗外被雨打湿的路灯散发出微弱的灯光,那灯光跟我似的没精打采。忽然想起作业还没完成,脑子里不知怎地蹦出同桌昨天因作业没完成,被数学老师罚蹲的丑样来。“我可不想那么丢人”这么想着,我腾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对,上微信,问数学课代表要答案去。”(四六故事前半段)

⑦登录微信,看到某微信里公众号里弹出篇标题“阿里在高新招聘60岁会广场舞的大妈。”的文章,带着好奇,点开阅读,文章说阿里在高新招聘60岁会跳广场舞的大妈。“呀,老太太退休了,学个广场舞,不光能改变自己精神状态,还能改变自己的经济收入!”我在内心惊叹道。  不过,最触动我的是文中讲述的另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唐山市政府做了件好事:取消了当地的路桥收费站。取消收费部,利国利民利长远,但收费站的36岁的大姐却很不开心,她说:“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学东西也慢了,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天啦,居然有人跟我想法类似!”我在内心又一次叹息道。原来,像我这样拒绝改变,怕努力,怕付出的人还有很多......36岁的大姐---那不正是18年后的我吗?我仿佛看到了18年后的我---除了玩手机,做些简单的工作,啥也不会。一旦国家有什么政策变动,我可能只有下岗,也许连“岗”都没得下--压根找不着工作!我开始害怕起来......

⑧是啊,我总不愿难为自己,我总舍不得让自己吃苦,不愿意付出,我总是拒绝改变,拒绝勤奋学习,拒绝认真写作业...... 我害怕改变,因为,改变就意味着要付出,要加倍勤奋,加倍努力,意味着我要吃苦。可是,就如地理老师所说:“地球天天在转,时时刻刻在转,这个世界本不稳定......

⑨世界本不稳定,我们的成长也不稳定,而年轻的我偏要与整个世界对抗,偏要求稳,偏要拒绝改变,拒绝变“好”,拒绝成长----这种背离事物发展规律的心态好可怕!放下手机,拿出作业本,我决定自己做作业,再也不问同学“讨”答案。接下来的几天,我吃完饭,就把自己锁进房间,认真复习。而这一切,爸妈都不知道...... 一个月后,学校测试,我进步了20名。学校开家长会,妈妈锁眉来校,更紧锁眉回家。“儿子,说,抄的谁的答案?”一进家门,妈妈就冲我发火。我心里了悟,“妈,我自己考的。不信,你看下次考试。”一个月后,学校月考,我又进步了,这回,我升到了第10名。(八九后半要照应)

“儿子,你变了。”一进门,就看见妈妈的笑脸。“妈妈,你也变了。”我笑着回答。是啊,妈妈变得不再怀疑我的能力,妈妈变得更爱笑了。

⑩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还发现“改变自己”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只是比平常勤奋了一点点,努力了一点点,而我的分数就在这勤奋与努力中,一点点上升着。我相信通过改变自己,我能变得更好,变得如妈妈期望得那样好!合上书,看向窗外,路灯比往常更亮,更有精神....... (十段升华点主题。)

还可以这样结尾,巧妙感悟式

 俞敏洪说:“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通过努力,我发现让自己变“好”的感觉美妙,我要坚定信念,一直努力(勤奋/.....),为自己,为每一个我所爱的家人、朋友,也为了有我在的每个集体!

也可以这样结尾,点题启发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此前我不肯改变自己,是因不够自信,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我发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改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改变让我变得更受欢迎。

   “寸阴寸金”,成长路上,我将不断改变自己,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有我在的每一个集体,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

 

3.记叙文事件写作小技巧

1)凤头:简洁,点题,句子优美。

2)猪肚:

①场面描写(人物冲突)

②环境描写(烘托渲染)

③感悟启发 (扣题点题)

④行动(感悟基础之上展开延伸)

3)豹尾:点题,升华主题

4.讲好故事的具体做法

1.事情的起因(环境)

2.经过

3.高潮

4.插入部分(环境)

5.结局(环境)

四、课堂小结:任务驱动型记叙文

1.圈出材料中的关键字

2.找出关键字之间的联系

3.定题(题目+主题)

4.根据结构模板,巧妙构思故事

五、作业:

仿照十段成文法完成本次作文

写好记叙文如何处理好内容的详略和主次问题

要使记叙文的中心或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内容的详略、主次问题。在一篇文章中,详略、主次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没有“详”“主”,就没有“略”“次”;没有“略”“次”,也就无所谓“详”“主”。主要内容必须详写,次要内容概写,否则文章就会啰唆、冗长,冲淡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配合略写,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恰当,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主次适宜”,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详略:

一、根据内容性质安排详略

在实际写作中,哪些内容需要淋漓尽致地细化具体化,哪些内容只需轻描淡写,很多同学全凭个人喜好,或根据材料的多少与精彩程度来定。其实,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最好的处理的方法就是: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体现文章意图的地方要详写;与中心有联系,若一点不写,就会对中心产生或使情节不完整、或使内容单薄、或使详写部分因缺少陪衬导致逊色等影响,这些属于不得不写可又不能详写的内容,即次要内容,就要略写了。通常情况下,详写内容,应从“点”(细节)上下好功夫;略写则重在用“面”上的内容渲染铺垫,以发挥出“绿叶衬红花”的功效。

二、根据文体特点安排详略

记叙文大多是借助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凸显一个中心,讲清一个道理。而那些说理性的文章也经常会通过举例子来阐明证实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事”与“理”之间的繁简问题了。根据文体特征,记叙类文章要“事”详“理”略,议论类文章则“理”详“事”略。因此,在具体写作时,同学们要牢记,记叙文不能用长篇大段的议论、抒情来替代“事情”的记叙;议论文则不能“以叙代议”。至于如何把握好“事”和“理”的详略关系,得依据文章主题、写作意图等的实际需要而定。总之,二者必须做到协调一致,繁简适宜。

三、根据表达方式安排详略

记叙文内容的详略、主次安排,固然要服从中心,当然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有一定的考虑。比如,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部分自然是故事情节,那得详写;议论或抒情的内容属于次要内容,不能反客为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紧紧抓住主要人物的事迹与言语或能起到衬托作用的次要人物的一件事情,进行详细叙写,那些穿插其中的景物描写、直接评论类的内容则要略写。

四、根据语言使用安排详略

详略、主次的表现形式光看语言文字的多少是不对的,写作过程中,要学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展现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主要的、详写的内容,最好在“细”字上多琢磨多使力。像塑造人物,就要力求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描绘景致,就要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刻画心理,就要细腻逼真、心意相通;论述观点,就要深刻独特、鞭辟入里。次要的、略写的内容要开动脑筋玩出一个“巧”字。譬如,用博喻等修辞手法演绎出彩的事例,抒发炽热而绵延之情;或用蕴藏哲理的句子,透出自我獨特的感悟与深邃的思考。一言蔽之,语言文字上的增删收放,直接影响到文意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

何时泼墨如云,何时惜墨如金,要从文章中心及情感的需求出发。处理得当,除突出中心外,还可促使结构疏密有致,语言熠熠发光。

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

◎田慧英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岚岚没有撑伞,独自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任由雨水滴落在身上。

“我真瞎了眼,怎么跟那样一个人交朋友。从今往后,再也不跟她来往……”岚岚自言自语道。

岚岚和萌萌本是同学们眼里的中国“好闺蜜”,她们总是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写作业。岚岚有一个MP4,是她省吃俭用三个月,攒钱买来的。一有空岚岚就和萌萌一起用来听歌。可现在,她们却成了发誓永不相见的“仇人”。

两小时前……

体育课上,岚岚正和萌萌一起打羽毛球。萌萌突然说口渴了,想去教室喝水。岚岚嚷着有点累,不愿陪着去,就在操场等萌萌。

约摸一刻钟,萌萌还没有回来。岚岚等着有点不耐烦了,便跑向教室去找她。

 

刚一推开门,她的脸倏地变青了:她平日里视作宝物的MP4此时成了七零八落的碎片,其中几块还在萌萌手里。“你在干什么?”岚岚冲萌萌咆哮。“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萌萌顿时慌了神。“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绝交!”岚岚撂下话,跑出了教室……

萌萌小心翼翼地把零件收好,带回了家。萌萌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修好了。萌萌打算明天把它还给岚岚,并作出解释。

第二天,岚岚没来上课。

第三天,岚岚也没来上课。

第四天,岚岚仍然没来上课。

萌萌实在不想因那事而耽误岚岚的学习,忙跑去问班主任。

老师很惊讶,“你怎么不知道?你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吗?大前天,她在街上出了车祸,去大城市的医院医治去了。她的家人已经为她办好了休学手续。”

后面老师说了什么,萌萌一句也没听进去,手里紧握着MP4,机械地走出了办公室。

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后,萌萌总一个人戴着耳机,听着歌,在她们常去的小山坡上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个月后。

“岚岚回来了,现在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班主任告诉萌萌。那一天似乎过得格外漫长。下课铃一响,萌萌带上MP4就跑向医院。站在病房门前,萌萌深吸了一口气,敲了敲门,走了进去。

岚岚背对着房门坐着,正瞅着窗外。听到敲门声,回身一看,眼睛瞪得大大的。

“岚岚,你还好吗?”

“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出院了。”岚岚的声音有点颤抖。

“其实,MP4不是……”

“你不用解释了,我都知道了。”岚岚苍白的脸上升起了一团红晕,“张浩刚来过。他已把事情告诉我了。是他不小心碰到了地上,因他家条件不好,担心赔不起,就匆忙走开了。就在你把它捡起来准备放在我桌上时,赶巧我进来看见了,误以为是你弄坏的。”

萌萌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她忙把修好的MP4放到岚岚手里,笑盈盈地看着萌萌。

“我们,还能做好朋友吗?”萌萌歪着脑袋,笑着问。岚岚握着萌萌的双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点评

本文在详略及主次的处理上,比较成功。如萌萌本想在第二天再次向岚岚解释事情原委,可连续几天没见着岚岚,其内心定会忐忑不安。为表现这点,作者用简约的文字“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岚岚都没来,巧妙传递出这一信息。又如,岚岚不在学校的那一个月,作者只用一句话来描述萌萌的行为,既表达出萌萌没有岚岚在身旁而倍感孤独的心情,又为后文得知岚岚回来急于前往探望的迫切心情埋下伏笔,突出感情的真挚。总之,在整件事情的叙写上,作者做到了紧扣主题,详略取舍得当。

 

记叙文情节曲折五法(附:实战演练)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茵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吃苦把成功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到处是开门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门推开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恰当理解题目,选材合理、新颖,自定立意,写出事件的波澜。

 

技法指导

记叙文写作,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外,在情节的安排上也必须精心。情节是记叙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物刻画的载体,是人物和主题的寄寓之所。情节的设置要曲折,有波澜,才能引人入胜;忌直白,怕平铺,记流水账会让人读来索然无味。太过“一般”,则没有“离奇”的兴奋点。只知“曲径通幽”,没有跌宕起伏,也不能把读者带入情境。

具体来说,可借用以下方式:

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点端倪但不明朗,似有线索,却有疑问,似渔人进入桃花林,勾起“欲穷其林”的愿望。陶潜的《桃花源记》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设置了桃花溪,进入之后方觉“豁然开朗”。又如《大铁锤传》,作者只是说“不知何许人也”,形貌丑陋,能吃能睡,让人摸不着头脑,后文揭示真身,方知是高人。悬念不仅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层层设置。

二、欲扬先抑,鲜明深刻

“欲扬先抑”这一写法,可以让读者放松戒备,对人或者事件形成固定印象,然后再大反转,前后对比,产生效果。开头形成一些误会、疑虑,而后释疑,这样既可以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立体化,也能使文章灵活多变。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一个典型。由于被蜜蜂蜇过,“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但是到了养蜂场,看到蜜蜂,吃了荔枝蜜,才明白蜜蜂的好,以至于“梦见自己变成了蜜蜂”,升华了主题。

三、情节突变,意料之外

情节突变,是“欧·亨利式”小说的典型特征,主要是在结尾,将人物命运陡然逆转,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必须要有提前的铺垫或细节暗示,否则就会缺乏逻辑的严密性。

四、情节婉曲,一波三折

情节的婉曲主要是说叙事的过程。我们写作时,一般只写一个生活片段,这个生活片段一定要注意其过程的一波三折:一是生活经历本身就有曲折性,对同一件事,见同样一个人,说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境遇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肯定各有不同,写作时应有比对;二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曲折转变是必然的。我们在看电视、小品时,能够明显地感知到创作者是在和观众玩曲折的心理预期,例如蔡明主演的《闲人马大姐》以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其实,作文也类似。情节的转变同步突出人物性格的转变,可以更加深化主题。

五、巧用插叙,丰富层次

插叙的使用也可以收到使文章增加层次,从而更加婉曲的效果。插叙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前后不同境遇的对比,凸显转变的过程;可以是事件背景的交代,交代缘由和起因,增强婉约性;可以是性格形象的不同表现,增强形象的曲折转变;也可以是情节的补充,让情节发展更合理,过渡更自然。

另外,在段落的设置上可以详略交错,通过结构的外在形式强化情节的演变。比较突出的语言或提示可以单独成段,既突出了内容的跌宕,同时也兼顾了形式美。

优秀作文

笛声把阻隔的门推开了

邓文君

夕阳下,我坐在田地里的草堆上。父亲吹奏的笛声,悠扬动听,如诗如画。起身后再伸个懒腰,便是童年最幸福的事了。

父亲的笛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父亲的个子矮矮的,皮肤黝黑,浓浓的眉毛有点不相称,看着有些滑稽,但是吹笛是蜚声乡里的。陪伴父亲放牛,总有笛声相伴,声音回荡在山野间,空旷辽远,时升时降,时快时慢,让人沉醉。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乡镇转到城里上学。母亲告诉我,我走后,父亲像丢了魂似的,夜幕一降临就坐在草堆上吹笛。但那时,我不以为意,总认为父亲太矫情,逐渐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学校保安将我叫出教室,我才发现,光着脚丫、衣衫破烂的父亲傻傻地立在门外。我没多说,转身回了教室。母亲来电话询问父亲的下落,我将事情告诉了她,并让母亲转告父亲别再来学校了,丢死人了。

自那以后,學校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个像“叫花子”的人。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甚至认为父亲有些不务正业,包括吹笛。

许久了,我一直也没有回家。但隔三差五便会有电话打来,电话那头是母亲不厌其烦的唠叨。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说一个字,但我知道他在母亲身旁。

如同往常,母亲的电话又打来了,我习惯性地按下免提,准备听母亲的絮叨。奇怪的是,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只传来轻微的声响,我本想挂断,可是忽然传来了空旷而忧愁的笛声。音律弥漫整个屋子,童年的记忆立马从脑海中跳出来,每一面墙都在播映。一瞬间,我热泪盈眶。我尽量压低哭腔抽泣,泪水滑过脸颊,浸湿了枕头。

“这周回来吗?”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声音,还伴随着几声咳嗽。我二话没说,立马收拾衣服,连夜赶回家。

到家已经是夜里一点多了,父亲仍坐在我的床头,手上拿着他那心爱的笛子。我知道,这就是父亲思念我的模样,他只会用笛声来表达他的思念、他的爱。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无法言说。是笛声,推开了我与父亲阻隔的门。

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通过笛声写深沉博大的父爱,比较恰当,也写出了波澜。有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转换,有情节的跌宕和情感的曲折转变,尤其是对父亲印象的刻画,由童年的“沉醉”到“矫情”“淡忘”“不务正业”,从依恋到“叫花子”的嫌弃和每次的刻意回避,再到感动和回归,这几个转变曲折地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沉的爱的理解过程。笛声化解了父女之间的隔阂,而这个隔阂是在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最终,作者走出了冷漠和孤独,重拾了温情。

在写法上,层层铺垫,欲扬先抑,用对笛声的感知来写情感的变化和回归,含蓄地表达了深沉的父爱和人生成长的主题,效果不错。文章以笛声为线索,用声音来渲染和衬托人物,通过几个片段,细腻地传达出微妙的心理变化,以情动人,回味无穷。

 

记叙文结构要“言之有序”

所谓“结构”,就是要“言之有序”,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恰当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也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反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元人乔梦符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文章的结构总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内容一变,结构即变。所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记叙文的结构绚丽多姿,形式各异。一般而言,记叙文的结构包括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记叙的线索、顺序等。考生在动笔之前要先构思,写一个简短明了的结构提纲:确定主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如何过渡和照应,怎样安排详略。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须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在叙述事件时,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顺序及空间的位置变化来安排结构。

如何让记叙文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线索明晰,结构严谨

线索是贯串文章始终的脉络。考生要运用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如同把一个一个珍珠串联在一起的那条线一样,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常见的记叙线索多种多样,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中心事件、某一实物、某一问题等。它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时,都可见的相同词、句子或是情景等。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贯串始终。

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有主线和副线的区别,也有明线和暗线之分。看似毫无关系,却处处相关联,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抒发感情、突出主旨的切入点。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巧妙地设置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就会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二、曲折跌宕,尺水兴波

生活有曲折,记叙文在反映生活时也应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相反,写作时平铺直叙,“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诗的艺术》)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

生活不是文艺作品,不可能情节迭起,但写作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浓缩生活,在平时观察积累的某些特殊情节中寻找内在的联系,曲线跌宕、情节巧借妙合。

比如学生放学回家,从学校到家是两点一线,一般我们都能顺利到家。要产生故事情节,就必须在这条直线上设置跌宕,比如说你路上被偷了钱包,比如说你在路上见义勇为,这两件事中间没有关联,无法构成情节,我们不妨假设:你救的这个人是小偷的母亲,你的钱包失而复得,这样就有了戏剧效果。而这就需要考生去设计、去铺垫,让别人相信情节的真实。这样从校到家的直线就变成了波澜起伏的曲线。

三、铺陈误会,峰回路转

我们可以在记叙一件事情时,有意安排一些情节,使文章出现数次曲折,出乎读者的意料,最后峰回路转,给读者一个意外和诸多回味,或通过铺陈,或制造误会,使情节不断变化,充分刻画人物性格,不断升华文章主旨。

如在写紧张之事到来之前,先渲染“紧张”的气氛,然后用平缓的笔法加以衬托,从而突出重点,烘托紧张气氛;或者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为给事件的发展创造或增强某种气氛,可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也可对有关之事进行追溯和回忆,但这种穿插要注意主次分明,使行文有变化、有节奏;还可以在扣住文章中心来写的同时,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安排,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中心。

如一篇习作中写了这样的情节:她是班上数学最棒的,但心胸狭窄,唯恐别人超过自己,因此当“我”向她借复习提纲时,她先用“我把提纲放在家里”“我家可远着呢”来搪塞,后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给“我”。作者在高潮来临前故意放慢速度,不惜笔墨地进行铺陈延迟,尽情蓄势,造成情节的跌宕,文末高潮处形成江河陡转之势,揭示事情真相。这样就使文章情节完整而曲折,跌宕起伏。

四、对比映衬,制造反差

记叙文写作时,不妨设置一个对立面来对比映衬。如“我”在放学路上碰到了一件他人需要救助的事,可是自己没有挺身而出,这时,另一位同学却毫不犹豫地出力相助,这位同学的行为引起了自己的反思和内疚。当然“对立面”还可以是同一人物前后行为的反差或者不同人物间的反差。这对于所要表现的主旨也能起到更突出的表现作用。

再如《人,又少了一个》取材人生,凝练厚重。作者选择女子在三年前后巨大变化的两幅画面,写了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子的人格激变。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迫使她含羞忍辱,应付生计,以致她逐渐扭曲心态,乃至泯灭人格自尊。作者以“人,又少了一个”为题,正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文中仅以三年的时间差,她因丈夫坐牢,独自担负四個孩子的生活重担,又因为人生的穷困而外出乞食,终于变得麻木,仅隔三年,就判若两人。

五、紧扣主旨,详略得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叙事的文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感情地进行描述——细节部分要写细致,感人的部分要写具体,事情的发展、变化要写详细。

下一步怎么走

卞颖达

棋局在一棵苍老的梧桐树下摆开了。密密的线条将棋盘划割成一块块小格子,纵横交织,仿佛一道道十字路的汇聚。他拈起了棋子,眉头紧锁——下一步该怎么走?

风静了,梧桐停止舞蹈,围观的闲人也屏住了呼吸。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昨晚妻子的眼泪湿透了枕边:“别人都给局长送礼,你怎么就是不动呢?过两天局里裁人,肯定有你!这日子怎么过下去……”他的手心沁出了汗液,湿湿地沾在手里的棋子上。

“快走啊!走车!去吃他的炮!”一围观者咋呼起来。

他回过神,放下手里的棋子,去寻找围观者嚷嚷的車。局长的眼里分明有一种等不急的焦虑和不满,同行的神情里也有说不清的怪异,妻子的埋怨又在耳边响起……

梧桐呼呼地舞起来,仿佛风又来了,那摇曳的阴影在棋盘内晃动着,哗哗的声响像是要掀起惊涛骇浪。

他神情变得恍惚,举棋不定……

“别听他的!走马,去赶他的车!”又有人摇摇他的胳膊肘。他瞅着棋盘,不知所措……

“呀!那里有埋伏哩!呦!幸好还没落棋子!”有人瞪大双眼惊喜地冲他叫嚷,仿佛发现新大陆的功臣。

“哦!”他顿了一下,也发现了自己差点致自己于死地,额头冒出了汗珠。下一步怎么走?

风似乎愈吹愈大,阴影摇曳得更加肆意。围观者们热闹地嚷开了……陷入僵局了吗?

送礼,自己做人的原则便丢了;不送礼,自己的饭碗就没了。二者孰轻孰重?哪一样才是明智之举呢?

困惑如棋盘的线条错综交杂,理不出一个顺当的头绪。周围的喧哗声更大了,他的头胀痛得厉害。只有对弈的老者,微笑地、胜券在握般地望着他,眼里闪烁着鼓励的光芒。

“快走!再不走就没时间了!”“快作出选择呀!”性急的围观者跺着脚,是啊,再不走就陷住走不动了……可怎么走……他的头脑被围观的人们嚷糊了,棋盘也变得模糊。

“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老者捋须而笑,意味深长地道。

他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了!他冷静下来,仿佛听不见围观者的嘈杂,重又拈起了“卒”——他的初选者。不送礼!凭心灵的选择给出最佳答案!

围观者哈哈而笑:“真笨!走卒!”摇首大步而去!唯老者颔首而笑。

于是,风停了,树静了,阴影从棋盘内悄悄移走了。走卒又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只前进不后退,管它胜与败!

下一步怎么走?他知道了,别人给不出答案,唯自己能交出让自己无悔的、美丽的答卷!他与老者相视而笑。

记叙文的结构

 

 

 

写作指导

一、一线串珠式结构(顺叙)——突出事件本身符合自然发展顺序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事件比较单一,即将一件事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写出来。其常见的布局方法是,将事件切分成三至四小节,把这些小节按事件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组合起来。文章开头进行概括性的引导,结尾进行自然的生发,或议论或抒情,将事件中的人生感悟等写出来。

这种记叙文容易写,但考生要注意不可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要注意围绕事件中心进行描写或叙述,详略取舍要得当。此种结构适合写不复杂的事情,如表现亲情、友情、发现的喜悦等比较感性的事情。

二、并列式结构(平叙)——突出主题及作者主观情感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在叙述时不一定是随着事件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更多是主题先行,为了写作的目的而打破时空,为了表达主题或情感而将选择的材料进行组合。其常见的布局方式是:将不同角度的三四个事件作并列叙述,共同为主题的表达服务;或者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组合事件,形成遞进关系,进而揭示主题,其比较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镜头组接式结构。

这种文章中,事件不只是一件事,而是由不同的几件事组成,考生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多事件间的逻辑联系,常用的方法是加过渡语。此外,还可以用线索把事件串起来。此种结构,适合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事理。

三、对照式结构(倒叙)——突出读者阅读感受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为了强化阅读效果,常在开头设置悬念,或者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慢慢交代情节,为了突出读者阅读感受,写这种结构的文章要在情节上设置波折,充分用好开合、承转、伏笔照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写出事件扣人心弦的曲折性,充分满足读者的探索心理。最后提炼升华,回扣照应。考生注意写这种文章要把重点放在线索的设置上,把事件细节用线索贯串起来,适当地用景色、人物揭示文章主旨,或通过抒情、议论,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边读边思。

中考作文字数要求在600字左右,情节过于曲折容易让人不知所云,所以考生在用这种结构时设置两三个“波折点”即可。有波折点的地方,最好单独成段;进行点染的地方,也最好单独成段。这类结构适合表现有情趣有意蕴的主题,如某些人生思考、社会观察等。

 

佳作范文展示

父亲

一考生

最近一次看到父亲,发现父亲的头发少了,头顶的“地中海”也若隐若现,父亲回来母亲高兴得忙上忙下,而我既高兴又难过。

20年前,父亲经过一路奋斗和打拼,终于在这坐落在川、滇,黔、渝交界的美丽的小山城站住了脚,一度成为老家人羡慕的城里人——一家饲料厂的老板。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搞企业最怕假冒伪劣产品。”说这句话时,语气总是那么庄重,表情总是那么严肃,而我总似懂非懂地点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了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成功的保障。

成为一名企业家,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但这并不庸俗。因为过去穷,没有钱是他永远的痛:因为没有钱看病,爷爷最终死于糖尿病;因为没有钱看病,奶奶最终死于肺癌;因为没有钱,父亲不到15岁,就早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一直在风雨中四处奔波,一直在苦难中挣扎。他在乡下卖过猪肉,在乡镇开过茶楼,也曾同他人一起经营过小煤矿,也三把铲子一口锅地办过饲料厂。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都一心一意去干,去闯……

最难忘的是几年前的一天傍晚,一切都变了,他苦心经营的事业一下子破产了。我们全家被迫在傍晚时分搬出了我从小就住在里面的温馨的家,妈妈不知所措地低声抽泣着,我茫然地看着凌乱摆放在街边的家具。

“我的饲料新配方刚上市,受到养猪大户的欢迎,怎么才几个月,市面上就冒出几十个?”父亲低着头,倚在路灯柱上,不知是在跟我抑或是妈妈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烟蒂也掉了一地:“外地几个猪场死了快出栏的猪,硬说是我厂的饲料有问题,赔了四十多万!”

假冒伪劣产品毁掉了企业发展的命,毁掉了我的家啊。

后来父亲只身去了两千公里外的地方又办了建筑扣件厂。他汲取了教训,每个扣件都打上自己厂特有的标志,发往建筑工地的扣件也亲力亲为,一个个检查,还牵头拟定了建筑扣件等非标件的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久而久之信任他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外省的建筑企业也来进货。

每次通电话他都不忘教导我“一定要守学校的规矩,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听了他的话,我常常沉思:搞企业如此,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有时父亲也和我开玩笑说:“上大学我和你妈跟你一起去吧,你走到哪我们跟到哪,我还能再创一回业。嘿嘿!”

我知道,父亲无论走到哪儿,干什么,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讲规矩的男人。

点评

本文以自己父亲办厂的亲身经历为事件进行叙述,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最后揭示主旨。文章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讲规矩是企业家的良心,市场的规范是企业成功保障的重要性。因为别厂的假冒伪劣饲料毁掉了父亲的企业,毁掉了“我”的家,导致父亲远走他乡,后来父亲在重新创办建筑扣件厂时,“他汲取了教训,每个扣件都打上自己厂特有的标志,发往建筑工地的扣件也亲力亲为,一个个检查,还牵头拟定了建筑扣件等非标件的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由此打开了市场。

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内敛,娓娓叙来,言简意深。

 

◆以人物某种活动为线索

这个“人物”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但他绝对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參与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既是看客,又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再如左边文章中的“我”。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写文章。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如《红楼梦》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贾雨村审案的事件是文章的线索,故事开端写贾雨村复职就任准备审理命案,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写在审案的过程中,门子叙旧、献符、叙案、献策,结局写贾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案。文章主旨意蕴通过“审案”得以揭示,中心事件贯串整个情节。再如左边文章中父亲的创业经历。

神奇的书签

一考生

“主人,快醒醒,咱们今天一起去见诸葛先生,好吗?”一大早,我在迷迷糊糊中就被夹在《三国演义》中的那枚小小的书签叫醒了。这枚书签可精美了,上面还印有京剧《空城计》的剧照呢!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国迷”,最仰慕的三国人物是诸葛先生。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平时起床总是磨磨蹭蹭的我,听了书签的话,欣喜若狂。我立即告别了周公,迅速从床上跳起来,三下五除二就洗漱完毕背上书包,急切地询问书签怎么去。

书签让我闭上眼睛,过了几分钟,才让我睁开眼睛。等我睁开眼睛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卧龙岗”三个大字。我兴奋得差点蹦起来,连忙要书签带我去见诸葛先生。不料,书签却冲我摆了摆手,说:“不行,你忘记‘三顾茅庐的故事了吗?咱们需要表现出诚意才行。”

我一听,赶紧从书包里掏出纸笔,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封求见信。书签接过书信,突然就从我眼前消失了。过了许久,才见书签从天而降,笑呵呵地说:“诸葛先生看了你的信之后,被你的诚意打动,同意马上见咱们。”

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羽扇纶巾的老者向我走来。我定睛一看,那不正是我仰慕已久的诸葛先生吗?我连忙用古人礼节上前施礼。一番寒暄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向诸葛先生请教:“先生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我也想有您那样的聪明智慧,可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妙诀吗?”

诸葛先生笑容可掬,语重心长:“孩子,我哪里有什么神机妙算之能,只不过是自己平时注重学习积累罢了。就是赤壁大战中的东风,也不是我借来的。我设坛作法,只不过是让士兵以为我们真的有神助,以振士气罢了。我多年前就注意观察记录天气变化,依据这些经验,我准确判断会有东风刮起,所以,就选择了那一天与曹军决战……”

这时书签插嘴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常青睐有准备的人吧?”

诸葛先生颔首称是。

“还不快醒醒,你不是要和你爸去看《斩马谡》吗?”妈妈刺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睁眼一看,原来夹在《三国演义》里的那张印有京剧《空城计》剧照的书签掉在了床前。我连忙捡起,小心翼翼地把它重新插到书中,然后洗了洗脸,就和爸爸一道向剧场飞奔而去……

 

点评

本文作者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梦境:神奇的书签帮助“我”圆了一睹诸葛先生真容的心愿。作者為了写《三国演义》给自己的启示以及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而打破时空,将自己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相见的梦境、同爸爸一起去看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戏剧的材料进行组合。作者在开头以拟人化手法引入书签,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慢慢交代故事情节,并通过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实现情节的转折,最后回扣照应。行文时时处处扣住《三国演义》:书签夹在《三国演义》中;书签上面印有京剧《空城计》剧照(前后文强调两次,相互照应);“我”和爸爸一起去看《斩马谡》。

 

记叙文例文指导

 

               ——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文题回放】

古人说,修善行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每一次眺望、每一次外出、每一次偶遇、每一次阅读、每一次交谈等等都可以成为一次“远行”,让我们获得教养,让我们快乐,让我们难忘。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呢?请以“难忘的远行”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规范。

【审题】

1、文题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远行。审题时先看中心词“远行”,“远行”可实、可虚。实际的“远行”就是离开家乡到一个较远的、陌生的地方旅行、出差、访友、工作等;虚的“远行”指精神、心灵、思想、情感等的远游。再看前面的修饰语“难忘”,既然是“难忘”,那么不管何种形式的“远行”都不应是肤浅的、简单、随意的,而应写出“远行”过程中自我认知、举止、能力、心灵和精神等方面的充实、提升和完善。

2、写作时应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完全实写,这种写法最易下手,切题且便于叙事。即写实际远行过程中所看到的景、人或事。第二种是以实带虚,虚实完美结合,既有远行过程中所见之景、人、事,又有“我”之所思、所感。第三种完全虚写,此类作文强调立意的深度挖掘,但叙事难度较大,容易流于空洞。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难忘的远行”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写景和写人两方面。

1、写景。写出景物的个性特征。如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景物整体与局部的特征;景物的独特色彩;景物的动静;运用五感写出景物的特点;运用修辞写出景物的特点;景与情的融合等。记叙文中,传神的景物描写本身就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具体到本文,抓住远行过程中所见的独特景观,加以传神的描写既可突显远行之难忘,又可展现远行的过程(纯写景),推动叙事的进程,还可由某个特别的景物生发开去,引发思考和联想,从而交代和提升文章的主旨。

要做到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使写景状物达到“活像”的程度,就要:首先,认真观察。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要把自己融到对象中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赤壁深秋的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原因就在于此。再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写“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同样栩栩如生。第二,要捕捉印象。一旦将自己融入对象,我们感官和意识就会灵动起来,描写也就水到渠成了。五官和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笔下就会怎样写。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视觉的印象捕捉住了;“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把听觉的印象捕捉住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印象捕捉住了。第三要重视细节。描写一定要细致,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如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先写有了“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的场景,再“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细节使悠闲具体生动,真实“活像”。第四,要形似,更要形似。要达到“神似”,有时要大胆想象,超越景物的原貌。如苇岸笔下蚂蚁筑巢的情形:“我观察过蚂蚁筑巢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细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疏松的蜂房状;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2、写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传神写照尽在阿堵物。”刻画眼睛是很多文学大师采用的细节描写技巧之一。传神的细节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往往能活画出人物的灵魂。写人的细节描写就是(个性化)的外貌(写出同中之异,前后照应还可写出变化)、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如杨风博《转折》中对教官外貌的描写,“粗粗的欲插入云霄的剑眉,饿狼一样的眼神”,特别是那两颗尖尖的虎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翔宇《我的老师》中总叼着一支烟的动作描写,还有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徐老师古怪的外貌,怪异的笑以及吸鼻涕的动作都堪称经典的细节描写。本文如着重写到远行过程中遇到的某个人物,细节描写就必不可少。

【范文示例】

1)难忘的远行

八月,缀满淡紫色鲜花的草原上处处散落着我的足迹,而唯有那个不经意的一瞬间,停滞了我的脚步和随风飞扬的神思。

草原如一席碧海,在我伫足处铺展开去,由浅入深绵延至天的尽头,相接融成一道淡淡的白色。天空了无尘滓,如一璧纯净的蓝玉静静地悬在我的头顶,仿佛千年不语,任人默叹自身的微渺。

而我,在腾格里的庇佑下面,策马扬鞭,想象着古来豪杰骑一匹汗血宝马,横槊赋诗,一骑绝尘的情景,心头便难忍闲步,也欲奔腾如风。

可我忘了身下马儿是由人牵着的。手中马鞭正欲落下,只听见斜前方淡淡传来了一句:“别打了。”浇熄了三丈豪情。

我低头看,是那个灰头土脸、日光灼伤的女人,二十几岁的身体配了一张苍老十年的脸。马鞭还是轻轻落了下去,马儿蹄子一顿,快走几步,又复停下来悠闲信步。牵马的女人仰头看了看我,棕色的皮肤衬着黑漆漆的眼睛,晶亮,只是这明亮的双瞳看得我有些内疚和不适。

她也许明白了我的意思,把绳子套在马背上,猛地拍向马屁股,马儿受惊了,撒开前蹄飞也似的奔着冲出去。我握紧缰绳,两腿夹住马肚子,上下颠簸着,浑身都叫嚣着酸痛。再等身下马儿停时,我只能微伏着了。再回首众人已远,可这草原却是毫无心思再看。

牵马的女人一路小跑过来,继续牵着马儿慢悠悠地走。“好玩吗?”她忽然回头问我。

我狠狠地摇头。她沉默了片刻,像是在自言自语:“这草原是要慢慢看的。”我心里不知触及何物,竟定定地看着她。她又说:“慢慢看才能看得完整,看到最美的地方。”她指着远处,那里花开正盛,如漫天星子明媚可爱。

我哑然失笑,这不正是刚才飞奔时所经之地吗?竟然错过了一大片美好。心中顿时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牵马的女人依旧看着风景。

回程的路上感慨万千,我自以为的那些意气风发和年少轻狂只是一时的感官满足,追着他人的步伐唯忘了自己的内心。她说的“慢慢看”岂止是看花赏景,慢慢品赏,慢慢生活,让一颗轻浮的心平和下来,澄净下来,体悟人生百味。

判分与点评

 

2)难忘的远行

   一直想去看海,人们说,青岛的海最美。

   无数次的,想起那面纯粹的蓝色,那温暖的咸咸的海风,想立刻买张车票过去,去消融在那泛白沫的浪涛里,散在那不止息的海风中。我曾告诉过父母这些,他们看了看我,没多说什么。

   暑假将尽,父亲忽然塞给我一张传单,上面是青岛五日游,问我是否要去。我顿了一刻,笑了。三日之后,我和母亲启程了。

   坐在车中,我毫无困意,想着就要见到的那片深蓝,心中洋溢着兴奋。进入连云港时就发现气温骤减,狠狠地望着灰暗的天,口中也不曾停止祈祷过。

   事与愿违,天空中飘起了雨丝,然后是雨滴,到后来,是雨柱。

   到达青岛的第二天,去了海边。不幸的,天空中仍然没有几丝光亮。大海阴沉着脸,海水裹着一层灰蓝,海浪奋力的扑上来,海水溅到我赤裸的脚踝上,丝丝嵌入的寒意。我没有多看,拖着一叠失意走开了。收拾好先前准备好的泳裤、泳帽,去无法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连绵五天的雨,连绵一年多的遗憾……

   回来后,愈发想再去海边了……那种不甘,那些酸涩的回忆,那段炽热的热爱,将我紧紧裹挟。我又向父母开了次口,父母笑了笑,第二天就帮我报上了名。

   五天的好天气!海水蓝的让我崩溃,白鸥点点,落日慢慢爬下,海风带着海水的温度,擦拭着我饥渴的皮肤。迅速的换好泳装,迅速的跳进流动的蓝色。一直游到疲惫,咸涩的海水让我的皮肤紧缩,但我去不觉难受,反而去享受这兴奋的感觉。牵着一个好心情回家,舒舒服服睡了一觉。

   后来父亲问我,“青岛好玩么?”我果断的回答:“好玩!”“还想去么?”他又问。

   我沉重下来,我已经不想再去了。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将我的青岛之旅演绎的十分完美了。

   顿悟。

   完美,让人不再追求;而遗憾,让人去追求完美。有遗憾,就有渴求,有希望;有遗憾,便有更多次的尝试,更多的风景。

   我将难忘那次留有遗憾的远行,因为是它让我明白,有遗憾的地方,有更美的风景……

判分与点评

 

3)难忘的远行

背上背包,走进憧憬已久的江南古镇。

细雨迷蒙,如针如丝,像是结下了一张雾般的珠帘,街上游客稀稀落落。濡湿的青石板上跳动着一朵朵雨花,像是舞动着的水的精灵。我撑伞走过高高的石拱桥,望向巷的深处,那里是否也有一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镂空花纹的木门“吱呀”一声推开,仿佛隔了两个时空,宁静 然打破。食客的笑谈声夹杂着豆腐脑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小屋中。

找了处靠窗的小木桌,窗外是烟波浩渺的水面,岸边系着一叶扁舟。正在凝声欣赏,“要豆腐花吗?”一声甜又糯的吴侬软语闯进了耳朵。十八九岁的少女,柔软的青丝披散在肩,腰间围着青色碎花长裙。清秀的脸庞上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羞涩。吸引我的是那双细长白皙的手,指甲确是明丽鲜艳的红。“你的指甲真漂亮!”点完豆腐花,我忍不住赞叹。“这是我奶奶用凤仙花的汁液染的。”她报以一笑,随后指了指柜台后的老妪,“喏,她正在绣花呢。”少女随即走了过去,轻声在婆婆耳边低语。婆婆的眼神与我碰撞,我笑了笑,婆婆却对我招了招手。我端着清青白相间,热气弥漫的豆腐花向她走去。干净而精神矍铄的婆婆正低头绣着白手帕,针尖在细绢上翩飞,一针针,一线线,勾勒出花的模样。“那是您的孙女吗?年纪跟我差不多呢!”我说。“恩。她是个乖巧的孩子。”婆婆笑了笑。“那她不应该在城市里吗?怎么会在这里卖豆腐?”我疑惑了。城市的繁华生活应该是每个女孩都向往的吧。她偏偏欢喜这个呀。婆婆停下手中的针线,无限怜爱地望向少女。“不过这样也好。平平淡淡过日子。”婆婆又宽慰地拿起针线。正在我出神之际,一块手帕递到了眼前。“可欢喜?”婆婆和蔼一笑。我受宠若惊地点了点头。“欢喜就给你吧。”接过手帕,一阵清香扑鼻。

踏出门槛,又仿佛回到了先前的世界。如果不是手中握着的丝绢,也许我会认为那是场梦。平平淡淡或许真的才是真吧,就像这烟雨江南,没有世俗的喧嚣,却又让人怀念的美好。“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轻声低喃。不枉此次远行。

 

记叙文例文指导系列

                  ——准确审题,用心立意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遭遇困难时,总是尝试用新的办法来解决疑难;我们遭遇失败时,总是尝试寻找新的出路。尝试,伴随我们成长,尝试,推动社会进步。

    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审题立意】

1、准确审题。准确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点。要做到准确审题,就要好好揣摩标题的涵义,还要思考行文时该怎样将其体现出来,怎样反复点题。

    2、用心立意。出色的立意主要是:明、新、深。要做到这两点,需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知识,并对材料作出深入的思考,不人云亦云,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1)“尝试”,指试着去做某一件事,因而此题应写过去没有做过或不敢去做,而后来试着做了的事情。要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初次去做的事,如初次投稿、初次做实验、初次参加演讲比赛等,要写出尝试时的原因、经过、结果。既然是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都将带来启迪,都将丰富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作文的主题之所在。当然,此题除了写自己所熟悉的学习生活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作为题材。行文时可这样体现审题:

思路之一:先交代自己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的原因,再写决定来一次尝试。接着写尝试的过程:第一次想发言,但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第二次总算举起手,但略一迟疑,晚了;第三次终于果断地举手发言。最后写成功的欢乐。

思路之二: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写作,有一次萌发了投稿的念头,于是着手尝试。我花了几天时间构思、行文、修改、誊清,然后郑重其事地寄往编辑部。接下来是等待,终于收到样刊和稿酬。我的投稿尝试获得成功!

思路之三:暑假到了,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我到××厂当微型电扇临时推销员。我挨家挨户登门推销,说得口干唇焦,累得腰酸背疼,最终没推销几台电扇。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还是收益匪浅。

2)写作此文一定要交代尝试的动机,因为尝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如果随意去做某事,或偶然遇到某事,都不算尝试。尝试既然是有目的的行为,那么其结果也一定要点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尝试便有始无终。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写好尝试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尝试的过程有心理型的,那么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侧重把人物在尝试的思想活动和感情变化表现出来。比如思路之一,要着力去写“我”尝试发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把“恐惧”——“迟疑”——“果断”的心理变化揭示出来,也就写出了尝试的全过程。

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型的,那么要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比如思路之三,推销微型电扇的动作、语言,便表现出尝试的过程。

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心理结合型的,比如思路之二,在投稿尝试中,写作过程侧重行为,等过程侧重心理。当然,尝试是有目的的行为,行动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类型的不同导致重点的差异。

至于尝试的心得体会,可以隐含在过程的叙述之中,也可以用议论的语句挑明。

3)常见的失误有:对“尝试”的内涵不理解,写事情缺乏尝试的意识;主次颠倒,题目要求详写的尝试过程仅寥寥数语,不必详写的前因后果和感想却挥墨如泼。

4、拓展:同类文题审题立意

1.考试(“考试”可有两种理解:一为本义,指学习上的考核;二是引申义,指生活中的考验。)

2.考验(此题要求写生活中关键时刻的表现与抉择,实际上只取上两题的第二义。)

3.抉择(此题属于心理型的,在创造矛盾的境地后,要重点描绘人物在抉择时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交代抉择的结果,也可以省略。)

4.期待(此题可以通过一件事的具体叙述,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盼望心情。)

5.追求(“追求”是人们奋斗的动力,要写出人物如何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范文示例】

1)尝试

这是一根白色的圆柱,末尾镶有金色的环绕。淡黄色的“苏烟”二字,表明了它尊贵的身份。不知道它象征着什么,总觉得它充满了神秘:点上一支,便云雾缭绕;吸上一口便神清气爽——我跃跃欲试。

已经到了过年的时候了。傍晚时分,彩霞好像一支燃着点点星光的烟,一点点地将烟雾弥漫开来。我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趁着家里人多,点上一支试试。

一回到家,只看见叔叔坐躺在沙发上,举着一支烟,悠闲地看着电视。那袅袅升起的烟雾好像好像动画片中美味佳肴散发出的香气,诱惑着我。我深吸一口气,虎视眈眈地望着那一丝丝减少的烟卷。叔叔优哉游哉地将夹着烟的手送向嘴边,他眉头紧锁着,叼着烟,将两根手指放开,深吸一口,又用手指夹住烟卷,将一团烟雾含在口中。我知道,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果然,他先从嘴里向上喷出烟雾,如一条白龙,似一条银蛇,向上盘绕,升腾。紧接着,他又把烟雾从鼻子里喷出,缓缓的。最后,他将其余的烟从嘴里吐出。我望着那一缕烟雾,看着它弥漫、膨胀、黯淡、消失。叔叔从口袋里掏出烟盒与打火机,正准备再取出一支的时候,奶奶把他招了过去。

此时此刻,我与苏烟对视着。它说,来吧,来试一试。我说,去吧,天赐良机。情投意合啊!于是乎我佯装拿起来看看,见四下无人,匆匆塞进口袋。来到书房,我急切地取出一支烟,含在嘴里,学着叔叔一般虚掩着手,很惬意地想象着即将发生的事。我用颤抖的手按动了打火机,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心中的神秘感也越发强烈起来。在那红通通的火舌舔舐烟卷的时候,我感觉血压急剧升高。刚一点着烟,便深吸一口气,只觉得一股苦涩的味道充斥着我的咽喉,眼睛、鼻子一阵酸疼,我似乎窒息了!抓起桌上一杯水就灌,但依然是连续不断的咳嗽,喉咙里那令人厌恶的味道久久不去。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我折断了烟卷,怒斥骗人。

从中,我总算明白了,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尝试的。在没弄清情况之前,还是犹豫一点好。

判分与点评

 

 

2)尝试

照理说是个很好的天气,阳光微醺着洒在每一个放学回家的孩子身上,暖黄色的像刚烤出炉的酥皮面包,我却独自斜靠在校门上,脚下不停地踢着一块石子,心里闷闷不乐。

“今天还是没有……”“没有什么?”忽然有只大手敲在我的头顶,我忿忿地转过身去,不出意外地看见一张格外灿烂的笑脸,果然是他,应该是刚从球场上回来,鼻尖都沁满了晶莹的汗珠,我却不答话,只是狠狠踹了他一脚,便径自离开。

他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糟糕心情,赶紧追上来但又不敢说话,沉默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开口:“你不会是因为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的脚步忽然顿住,脸上尽是心事被揭穿的恼怒,没好气地回答“我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竟然就被你这混蛋给抢了。”他愣了一下便“噗嗤”大笑出声,一边笑一边拍我的肩:“不就举个手么,至于这么害羞吗?再说了,举手哪能像你那么低,怪不得老师没发现。”

“看好了,就应该这么举。”他拉起我的胳膊用力向天空的方向挥去,顿时遮住了明晃晃有些刺目的阳光,“这就好比打球,要尽力将手臂挥出去才有可能漂亮进球。”

“用不着你教,举手我还不会吗?”我微笑着又踹了他一脚,“只要明天你不捣乱就行”,不理会他的哀嚎,我却在心中想着或许明天可以。

自信地举起手来吧。

第二日依旧是个好天气,夏日的风卷着清脆的蝉鸣吹进教室,惊醒了昏昏欲睡的学生,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我撑着头不小心打了个哈欠,那么这道题谁来解答一下?话音刚落,老师的目光便习惯性的飘到他那里去,但这次他却一反常态地没有举手,而是在桌下冲我比了个V”字,我忽然有点紧张,老师似乎正在朝我这儿看。

要试一试吗?

手心里全都是汗,指甲深深嵌入了皮肉,我深吸一口气,还是把手伸了起来,虽慢但是很高,就像昨天在夕阳下练习的那样……

回答完坐下去时我仍心跳如擂鼓,他第一个鼓掌,我分明看见老师常年板着的面孔终于柔和起来,有风吹过,地面上的阳光碎片跳得更欢悦了。

我长舒一口气,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

后来我和他聊天时提到这件事,他只是笑着说:“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尝试,你不可能突破你自己上的那一层枷锁,现在可好,拨云见日了?”

判分与点评

3)尝试

嘭嘭嘭——门上落下了一串急促如鼓点的声响,紧跟着是洪钟似的大喊,喊着母亲的小名,那仿佛追债似的叫声让我皱着眉头,端起牛奶便冲进房间里。

进房门的前一秒,母亲正急匆匆走去开门,她朝我投下了疑惑的一瞥。懒思量,此刻一定是有个高大魁梧的身形要屈着腰迈进家门,使他那如雷霆咆哮的声音充斥整个客厅,也溢满我的耳膜。

他是我的阿公,母亲的爹,可我想我们的关系也就止于这层的血缘,并不是同一世界的人。他让我讨厌的理由很简单,他会对弟弟傻笑扮鬼脸,风雨无阻接送他上学,却懒于向我和妹妹有打招呼以外的任何表示,当然这一切我早就懂得一清二楚,所以也不会殷勤致以青眼待他,更不曾想过尝试着以青眼待他。

我自恼着,门上突然响起“叩叩”的声音,却是母亲。她虚指着门外说:“阿公来看你,出去打个招呼再学习吧。”

我撇撇嘴,并不理会。

母亲默叹了口气,“毕竟是你外公,道声好总是应该的。”她思忖了片刻说:“你总说他待你并不好,可你或者表妹什么时候给过他半个机会?为什么不试着接受他呢?

我听够了唠叨,打算草草说一声好结束一切,于是站起身出去。母亲的声音又传来:“他本就重男轻女,你不必跟他生气,他改不了。”

声音带着些笑意,我抿着嘴走到客厅。外公正经地坐在沙发上,膝头放着一大袋东西。他扬起黑红的脸对我微笑,露出半口老牙,有种滑稽的感觉。

我坐到一边,想避开他身上强烈的汗臭味儿。他显然未料,愣了愣后走到面前,把袋子塞给我,袋口微张,露出花花绿绿的零食,我轻笑,只可惜我不爱吃这些零食,否则你倒可以哄小孩儿。

外公神离状喃喃说:“我记得这些东西你小时候很爱吃的。”

小时候——我嘴角僵硬了,是没有表弟以前吧,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呢。那是我是会爬上他的膝盖玩耍吃东西的孩子。

只是没想到在他眼中,我一如从前的孩子,我的疏远,其实让他感到了伤心和挫败。

我从回忆中抬眼看他,他似乎也在缅怀过往。至少,他还在尝试着走进我。

母亲悄悄走进,我承认有一点感激,是她的执着让我试着走进外公,让我见识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判分与点评

  

【学习反思】

1、自己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吗?2、自己的作文有意识的去刻画出鲜活的人物了吗?

3、自己的作文是精心选材的吗?4、准确审题,用心立意了吗?

 

记叙文例文指导系列

             ——精心选材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你的身影一直出现在我们的身旁,或远或近地关注着我们的一切。(提示语)

    “我和你”(标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篇幅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要求)

【审题立意】

    1、此作文题是由“提示语”+“标题”+“要求”组成,为高考作文题的普遍形式。“提示语”,主要的作用一般是帮助解读标题,或引发思考的,不是文章的立意。“标题”才是审题的关键处,需要用心思考的地方。“要求”,是写作的规则。

2、“我和你”,是并列式的作文题。“你”“我”在文中不能只写其一,但比重可略有不同。“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在文中不能用“他(她)”或“母亲”等词语替代,否则,就偏题了。

3、立意要考虑“我”和“你”两者关系,如:你是我人生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你不再是我的朋友,只是生命中的过客。等等。

【精心选材】

   简单、规范的记叙文要能写好“一人一事一情思”,而“我和你”这类作文则可选择二三事,写好两个人,表达自己对生活、人生或世界的认识与思考。选材既要围绕主题(立意),又要注意三点:小、真、新。

   小,指生活中的小事,即平淡生活中具有闪光点的、细腻的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既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又要能凸显主题。如,梁实秋写徐老虎的脏和批改作文的小事。(小,要典型)

   真,指真实和真情。只有震撼过自己的,才能震撼别人,所以选择震撼过自己心灵的小事,无论这件事曾经让你喜悦还是愤怒。如,朱楠写的一位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故事。(真,要有意义)

   新,指新颖。新颖的选材是记叙文取胜的关键要素,而能选材新颖关键在于思考。选材最忌平淡、低幼,不要张口考试闭口学习,要将眼睛转向家庭、社会、宿舍、教室、文学音乐艺术等。这次作文选材就集中多在亲情与友情、学习与考试,缺乏新意。(新,要合理)

总之,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特别是印象深刻的细节,因此需要我们观察、思考、积累,才能写出有生活情趣的作文。

 

【范文评析】

1)我和你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温柔的,悉心地照料我的一切。而父亲却截然相反,除了工作结束后接我回家外,似乎毫不关心我的学习,我的生活以及其他。有时,我甚至觉得父亲与我就是两条平行线,过去没有交点,现在也没有,未来?恐怕也是没有的吧。

直到我即将离家远行,他乡求学的那一天,虽然母亲替我准备而忙东忙西,但父亲还是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也仅是在吃饭时不经意地提了一句:

“明天,要不要我送你?”

“不,不用了,我自己就行。”虽然我嘴上是这么说,可是心里却是渴望你来送送我的,只是,我不想让你察觉,我对你的依赖。

离开的时间总是会到来的,母亲帮我拎行李,替我买车票,又叮嘱我到了学校后要怎样怎样的。我满口答应着,却是心不在焉的,我的眼睛到处急切地寻找着,寻找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外面川流不息,然而我却始终无法找到我的父亲。我胡思乱想着:也许你替我去买水了,亦或许为我去买吃的了。我幻想着你来送我,却因为去做某种事情而消失在我的视线,即使我明知这并不可能。

希望的泡沫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破灭。“该上车了。”母亲提醒我,我不想上车,因为我还没有见到那个我最想见到的人,可我又能怎样呢?即使到最后一刻,你仍是没有出现的。我失望地拎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向检票口,步履有些蹒跚。

我无精打采地坐在车上,车仍未启动。我隐隐觉得车外有一个眼神在关注着我,是你吗,我的父亲?不,不可能,这只是我的太多期待所产生的幻觉。两个小时的车程是沮丧的,我低垂着头,心中充满着对你漠不关心的埋怨。

    到了学校,给母亲去了个电话,刚拨完号,电话的那头便传来了母亲殷切的话语:“到了吗?”

    “唔……”

    “你老爸老催我给你打电话,说你才十三岁,太小,他不放心。真是的,有话不会在车站说吗?非要在站台外面看你,说是你不让他送。我说孩子哪有这么快就到呢,他就一个劲地催……”

    听到这里,我不禁愕然,再也听不清母亲的话了。我猛然想起那个眼神,是我最渴望的却无情地错过了。回过神来,却发觉自己已热泪盈眶。

    我的父亲啊,你大概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吧,你爱得深沉,爱得厚重,爱得是那样地不易发觉,却被我一次又一次地误解。

    难忘那个在车窗外默默守候的身影,你远远地关注着,关注着我每一次启程,……

父亲啊,我仍觉得你和我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然而正是有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你我才相互守望,从不孤单,远远地默默支持,这距离渐渐减小,直至某一天,我们会重合。

                                                              

判分与点评

 

2)我和你

你是我的继母,我名义上的妈妈。我内心一直认为,你是讨厌我的。

寒冬,凛冽的风从狭小的窗缝中钻进来,吹乱了我铺在书桌上的作业,也冰冷了我的心。

两三个小时之前,你在饭桌上说,你要去海南出差,顺便到大海里去潜水。大家都在议论海南的天气有多好多好,我强扯出笑容,食不知味。

我看你在家门口与大家告别,抱起年幼的妹妹在她脸颊上留下一吻,挽着送你登机的父亲渐行渐远。我不知你是否想起,房门口还有一个我,已经开始备战中考的我。

坐在书桌前,我无心作业,耳旁是你高跟鞋“嗒嗒”的脆响,环顾四周,是你与父亲为我创设的优质坏境。贴在墙上的日历上,我曾用红笔大大地圈出四天后的日子,也曾满心期盼过——那是我的生日。我不知一向事业第一的你是否会打个电话回来祝我生日快乐。你一向是喜欢妹妹的,我明白,我的事你从不关心。即使我生病,即使我考卷上鲜红的“78”分,都是父亲一人,关注着我,责备着我。

或许叛逆期的小孩都是如此小心眼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郁郁寡欢,心有如一潭死水,无波无浪。

我麻木于训斥与寒冷中,感觉已如苦行僧。直到那天——

“生日快乐!”当我推开家门,尚不及反应,你笑吟吟地对我说。我一愣,看着本应在海南沐浴着阳光潜着水的你,以及餐桌上漂亮的生日蛋糕,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父亲与妹妹早已微笑着坐在餐桌旁。你将我摁在主座上,点燃蜡烛……在我心灰意冷之时,你的突然出现,犹如光,让我冻结的血液重新流淌。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被你感动。

父亲依旧是爱煞风景,几句话后扯到了成绩。你笑着打断他,说我又比上次高了三四分,是进步。我惊愕于你对我成绩的了解。你微微红着脸说,是你一直与我的班主任保持联络,只是不好意思跟我开口。你没有皱纹的脸上泛着桃红,在我看来美不可言。

坐在书桌前,我拆开你送的礼物,是我曾一度想要却又踌躇的一款精致的手表,价格不菲。我知你这次回来舍弃了你爱的大海。

这真的是你第一次感动我吗?回想从前,但凡我开口让你帮忙,你一向应承,从未不满,也从来是做得很好;你对我的爱体现在我衣柜里满满的新衣服中,体现在饭后每一份可口的甜点中。而我怎可以仅为你未与我告别,未向我表示亲密,未在睡前给我倒杯牛奶的事情中固执甚至偏执地认为你讨厌我?

寒冬,台灯下的光亮洒遍整个房间,犹如你给的温暖。

我想,你是爱我的。我和你,早已是一家人。

 

判分与点评

 

3)我和你

地铁在幽深的地道匍匐/ 飞鸽在七月的清冷里放荡/ 圣保罗的塔尖/ 大本寺的钟声/ 幻化为你的笑脸/ 你是我雾都的太阳。

曙光叩开混沌的天,来到雾都。

我背上包,披上外套,一头扎进伦敦,早晨的伦敦格外美好,可当地铁把我送回出发站,我却找不到路了。

记得那是在萨顿路上,顺着地图指引,我来到那儿,却不曾见得旅馆。我开始疯了。

无奈下,我开始打听,两个黑鬼子斜着我,就像几百年前白人对他们做过的一样。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向马路伸起大拇指,当英伦三岛少有的阳光冲破乌云的一刹那,你来了。

“伙计!去哪儿?上车吧!”

绑架?劫持?人身安全?那些词还没蹦入我脑子里,我就坐上去了。

向右边驾驶座上看去,你也是个一半的黑人,目光改怜悯为慈善,从那凹陷的眼眶中射出。

“我在找我的旅馆,我确信就在这条路上,到路的那一头好了。”

我着急地说着,包也没从肩上取下,夹在背与车座间。

到了那儿,我随即下车,继续苦寻,没走几步,你又来到我身边:“伙计,我家就住这儿,这里没有旅馆,上来吧,我帮你找。”

你向我伸出了手,打开了车门,我又坐了上去。

谷歌一下,你找到了那旅馆,可笑的是在同名的另一条路上,很远。

你从我眉宇间看到了紧张,便试着与我交谈,并随即驱车带我前往。

我曾非常怀疑我的口语和听力,我曾痛恨伦敦音,但从你那儿听到的,却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语言,我也好像操着华文,完全没有障碍。

当谈起之前问路时遇见的那两个黑人,你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心情糟糕的时候,我笑了,你也笑了。那时我已完全忘记你与我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

可这些不同又能说明什么呢?世界本就是一家人,语言、肤色不是界限。

二十分钟后,到了。你微笑着向我告别,我深深地向你道谢,你眉毛轻松地一抬:“我白天不上班,这便是我的工作。”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不重要,你却在我迷路的时候来到我的身旁。

我将永远记着,在遥远的伦敦,有你。在世界上,到处都有帮助,到处都有陌生人间的爱。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1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